查看原文
其他

工艺制造 | 临床级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壁垒

撰文│步步先生   来源│干细胞者说 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

间充质干细胞(MSCs)作为一种“活的药物”,要满足临床研究的大剂量需求,除了对同一个体的MSCs进行细胞培养以外,还可以采用不同个体的MSCs,不论哪种方式都对“细胞质量”的统一性提出了挑战,如果要开发一种“现货型”同种异基因MSCs产品,异质性必然是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。如何去面对这个挑战,如何将MSCs产品异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,本文进行一简要介绍。

一、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异质性

MSCs疗法虽然在某些疾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其还存在一定临床局限性。临床失败的关键在于,其免疫调节和血管再生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具有不可预测性,根源在于MSCs是一种活的药物,其关键质量属性(CQAs)很难界定。

MSCs产品的CQAs

MSCs产品的常规检测,除了鉴定、活性、纯度、效力、增殖能力、基因组稳定性和微生物实验等评估外,还应检测与MSCs治疗功能相关的关键质量属性(比如抑制T细胞增殖或IDO表达)。

如何评价细胞产品的CQAs,这是细胞治疗领域面临的独特挑战。传统的化学药品,其结构和效力可以严格定义,但MSCs产品不同,这是一种动态“活的药物”

临床试验开始前,MSCs标准化产品的治疗效力至关重要。

效力(Potency):FDA给出的定义是 “在适当实验室方法检测下或在预期方式管理条件下,通过大量临床数据获得的产品特殊能力或功能。” 通常,效力用来评价药物产生特定生理功能的浓度或数量,由强度(strength)和效果(effectiveness)两个因素组成,即相同强度(一般指浓度)下所取得的效果。

如此,开发一种针对MSCs产品效力的测定方法非常有必要,准确地将MSCs产品的CQA与它们的治疗功能相关联。目前,用于MSCs产品效力最广泛的评价方法是: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试验。与免疫调节功能的替代标志物(即IDO表达或TSG-6表达)相比,显然不如后者更能代表效力,因为后者可直接读出生物活性。

MSCs产品的异质性

MSCs是一种异质性细胞群,其基因和蛋白表达谱图与多种因素有关(诸如供体特征、组织来源、分离方法、以及体外扩增培养方式)。不同供体、不同组织来源,甚至不同的制备工艺都可能造成MSCs终产品出现异质性。

目前,在制备过程中尽量避免MSCs产品异质性的策略有两种:

生物材料:在聚乙二醇水凝胶基质上,MSCs的扩增过程可避免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因子表达的降低。3D培养系统也有利于MSCs在扩增过程中维持早期传代表型。

多能干细胞:由于iPSC增殖能力更强,因此可以轻松扩增大量iPSC,然后再分化获得大量MSCs。因此,iPSC-MSCs可能是规模化生产MSCs的有效解决方案。

MSCs产品异质性的另一大挑战是冷冻保存对MSCs效力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。研究发现,可以通“培养复苏”MSCs的方式来解决。培养复苏:即在使用解冻的MSCs前进行短暂复苏培养,从解冻到输注需要至少24小时。

二、如何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

如果建立MSCs产品效力的标准化质控方案,则有助于降低临床失败的风险。临床试验表明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MSCs的大剂量输注可保证某些临床应用的有效性。为最大限度发挥临床效力,促进MSCs的“天然属性”,且独立于冷冻保存,扩增倍数,供体和组织来源等,可通过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增强MSCs的“天然属性”。

小分子预处理

小分子“预处理”,是一种增强MSCs治疗效果的简单策略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Brainstorm公司的MSCs产品NurOwn®,其专利培养基(含GDNF、HGF和VEGF等)可诱导细胞分泌高水平神经营养因子(NTF),将MSCs转化为MSC-NTF细胞,后者可以直接递送至损伤部位,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,触发生物学效应,最终减缓或稳定疾病进展。
在II期临床试验(NCT02017912)中,渐冻症患者在接受NurOwn®治疗24个月后,病情进展与对照组相比减缓。Brainstorm正在扩大NurOwn®的适应症范围,招募患者参加硬皮病(NCT03799718)的II期临床试验。

载药颗粒处理

小分子“预处理”虽然有用,但效果仅持续数小时到几天。因此,一种小分子封装微粒(MPs)也被用于提高MSCs产品效力。MP含有生物相容性材料,可根据其成分、分子量、载药量和药物释放速度,以调控MSCs产品的治疗作用。

与经游离的布地奈德(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)“预处理”的MSCs相比,载有布地奈德的MP处理MSCs后,在体外显示出四倍的IDO活性增强。经IFN-γ刺激后,MSCs产品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)的抑制作用提高了2倍。

基因改造

除了增强其“天然属性”,另一种策略是对MSCs进行基因改造,将其改造成生物制剂“生产车间”。为了在MSCs内产生所需的生物制剂,转导和转染是最常见的方法。

Suresh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,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MSCs,通过表达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蛋白,在大鼠模型中改善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。此外,还可以将MSCs改造成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。MSCs可避免免疫细胞追杀,利用肿瘤趋化性到达肿瘤部位,达到癌症治疗的目的。

溶瘤病毒处理

溶瘤病毒(OVs)可直接裂解肿瘤细胞,或触发抗肿瘤免疫反应,通过MSCs作为其载体,定位至肿瘤部位,释放溶瘤病毒发挥作用。如果在MSCs中装载OVs,可有效保护OVs免受机体破坏而影响其有效性,但使用MSCs作为OVs载体的一个限制是:MSCs在转导时仅表现出中等感染力。

基于OVs技术联合MSCs疗法临床试验(NCT02068794),治疗复发性卵巢癌。临床前数据显示,用OV-MSCs治疗SKOV3卵巢癌小鼠后,小鼠寿命明显长于仅用OVs治疗的小鼠。

生物工程解决方案比较

不同供体、不同组织来源,甚至不同的工艺制造都可能造成MSCs的异质性,这给临床结果稳定性制造了不小挑战,可通过生物工程解决方案(小分子预处理,载药颗粒处理、基因改造和溶瘤病毒处理),以增强MSCs的治疗效果。
如果建立MSCs产品效力的标准化质控方案,则会降低其异质性的影响,有助于降低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,不同给药途径和患者适应证的选择也是影响MSCs临床成功的关键因素。

《医学参考报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刊

  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感谢大家的支持!



扫码关注


征稿链接

《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刊》 征稿启事

相关链接

利用iPS技术生产血小板,使血小板实现量产成为可能!

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《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(试行)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干就有未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